【2016全省教育系统七一表彰】优秀共产党员:郑江丽事迹

发布者:zzb发布时间:2016-07-01浏览次数:675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郑江丽同志事迹

  

郑江丽,女, 1997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,大学期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儿童时期,受医生父母的熏陶,确立了成为向林巧稚一样的妇产科专家的远大理想。分配时,为着自己的理想,选择了相对医疗风险系数较大妇产科专业,立志为妇女同胞的健康而贡献自己的一生。

一、时刻把病人的安危放在第一位

身为妇产科医生,郑江丽同志始终牢记救死扶伤的使命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,坚持“一切以病人为中心”的服务理念,始终把病人的生命和安全放在第一位。妇产科工作的特点就是应急任务重、加班加点多,郑江丽同志从不考虑自己孩子小、住得远的难处,节假日,下班后,经常主动地加班加点,只要有需要,不管深更半夜还是寒冬腊月,总是随叫随到,不计得失,任劳任怨。一次,一个产妇羊水栓塞大出血,郑江丽下了班刚到家,孩子在一旁嗷嗷喊饿,开火烧水才把面条放进锅中,接到科主任电话,二话不说关好炉火,让孩子到爷爷奶奶家,自己匆匆赶往医院投入抢救,待产妇转危为安,再回到家中,已是夜里11点多钟,而面条也早已糊成了一锅浆糊。像这样的场景,在郑江丽眼中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。而在面对孕产妇和患者时,郑江丽是出了名的“好说话”,她特别善于用换位思考的方法,从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,急病人所急,想病人所想,对待孕产妇和病人就像对待自己的姐妹一样,说话轻言细语,宛如四月和风,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,去帮助病人、鼓励病人、关爱病人,她看过的患者和孕产妇提到她,都是由衷的喜爱和敬佩。

二、舍小家为国家,远涉重洋奉献爱心

2008年,郑江丽积极响应国家卫生部和省卫生厅的号召,参加了江苏省组建的“中国第八期援圭亚那医疗队”,远涉重洋,到南美圭亚那最偏远的林登医院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医疗援外。当地经济落后,医疗条件差,气候闷热潮湿,生活、工作条件十分艰苦,住的是漏雨的房子、喝的是“巧克力水”,几乎没有绿色蔬菜,吃饭要自己动手做。作为医疗队唯一一名女医生,郑江丽主动承担为大家做饭洗衣的重任。而作为林登医院唯一一名妇产科医师,郑江丽所承担的医疗任务就更重了,圭亚那艾滋病发病率很高,尤其是女性病人很多,工作中面临的感染风险极大。第一次遇到的一位产妇便是艾滋病患者,事先根本不知道她的身份。刚上检查床,胎头已拨露,连手套都没来得及戴上,就去帮忙接生,身上沾满了鲜血和羊水,当时并没有太在意,第二天查房才知道这位产妇是个HIV阳性。当时郑江丽就傻了,因为前一天,自己的两条手臂没有手套的保护,碰了体液后只是用肥皂简单洗了洗,没有采取任何消毒措施,回过神来只能自我安慰“手没破,应该没关系的。”还有一次,手术中不小心被废弃的注射针尖戳破手指,为此做过多次HIV检查,吃了大量的抗病毒药物。这一切并没有影响郑江丽的工作热情,她每天24小时on call,同事曾形容她睡觉都要睁着一只眼,随时准备到医院给患者看病、抢救。一次深夜,郑江丽急诊为一位产妇做剖宫产手术,胎儿安全娩出后,子宫切口却出现了大出血。而恰恰在此时医院突然停电,产房一片惊慌,郑江丽一边出言让大家镇静,一边沉着指挥麻醉师战友,用手机电筒照着切口,硬是凭借那那一线光亮,准确的缝扎切口,及时止住了出血,挽救了产妇的生命。

郑江丽和她队友的事迹,曾刊登在圭亚那当地报纸和《新华日报》《南京晨报》上。

三、科学严谨,循循善诱,做好临床带教工作

2012年,医院派郑江丽到德国进修,进修期间,她沉下心来认真学习、虚心求教,把德国医院先进的妇产科医疗技术、管理理念和人性化服务理念带回国内,应用到临床工作中。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项任务,精心书写和检查每一份临床文件,严格按照规范对待每一次手术,创建了科室系统胎儿超声筛查项目。多年来,在郑江丽的手中没有出现过一例差错事故。南医大二附院是教学医院,教学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,郑江丽对下级医师和进修、实习生从来都是不厌其烦、耐心指导,帮助他们顺利起步。教学中,课前认真备课,课堂上循循善诱,讲究方法,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,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和好评。她还积极参加基层妇保所、基层医院妇产科的指导工作,参加临床病例讨论,进行专业课题讲座。在到苏北下乡支援基层医院建设的过程中,她更是注重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培训工作,在带教中用自己的实践经验举一反三,注意拓宽年轻医生的视野,更新他们的临床理念。用严谨的治学态度,教育和影响基层的青年医务人员。多年来受到同事、患者以及学校老师、医学生们的一致好评。曾多次获“院优秀论文论著奖”、“院先进病历质控人员”、“第二临床医学院优秀理论授课老师”、“2013年度院十佳服务明星”、“2013年第二临床医学院教学查房比赛一等奖、南京医科大学教学查房比赛三等奖”等奖项。